课程针对2022年1月新修订的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准则要点进行讲解。通过学习了解集团财务报表重要组成部分的特征、集团项目组和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定义及责任,掌握集团项目组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事项和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特点,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课程重点突出,并穿插有大量习题案例,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本课程带大家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一、学习目的和总体要求; 二、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的形式和结构; 四、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案例; 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点、程度及应记录的内容; 六、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的主要流程及关系图; 七、对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执行的总体现状; 八、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九、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编制中的重点和难点; 十、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编制中常见问题及如何规范。 课程适宜对象:审计工作者
了解内部控制有助于CPA识别潜在错报的类型和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以及更科学、合理的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本课程带大家分别从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 课程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主要内容有:了解内部控制概述、了解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CPA应该了解内部控制哪些方面的情况、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如何改进了解内部控制现状。 第二部分是从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主要内容有: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了解和评价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的注意事项、在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在工薪与人事业务流程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如何改进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的现状。 课程适宜对象:审计从业者
经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两门课程的学习后,本课程将对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的内容进行汇总和总结,主要从项目组讨论纪要——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以及总体审计策略三个讲解来讲解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 课程适宜对象:审计从业者
我国推行现代风险审计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但是,有不少从业人员还是不太了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步骤、主要的关键事项等 ,这在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表现得尤为突出。本课程主要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风险评估底稿中的常见问题,从“为什么”出发,着重解决审计中的问题,为执业人员提供解决的思路。 课程适宜对象: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
本课程分4个部分介绍了货币资金审计的难点和应对方法:货币资金审计中的常见案例;审计中应实现的主要目标;审计失败主要原因探析;审计中的主要应对措施。 课程适宜对象: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
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这与“了解内部控制”不同。本课程从目前控制测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的区别和联系、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编制总体说明、格式及案例、控制测试审计抽样案例、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编制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评价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工作底稿业务流程图等角度来介绍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 课程适宜对象:审计工作者。
本课程介绍了修订后“收入确认”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收入确认”问题解答修订的背景及内容 二、关于“收入确认”的五大问题。用举例方式详细阐述了应对措施和延伸检查程序。 课程适宜对象: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
实质性程序是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们学会如何在认定层次通过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发现重大错报,主要内容包括实质性程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区别和联系、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编制的要点及考虑、货币资金和存货等具体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课程适宜对象:审计工作者。
课程内容:分析往来函证过程中的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第一部分:往来函证工作的关键程序 第二部分:往来函证过程的审计风险 第三部分:函证中审计风险的成因 第四部分:函证过程中应关注的要点 课程适宜对象: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
作为一门商业语言,会计确认计量经济活动,并编制报表供决策者使用。反过来,财务报表分析则是站在外部使用者的角度,通过财务报表来推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财报分析主要通过财务指标,计算财务指标是起点;但也是分析过程中技术含量最低的点。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上市企业的周转率,毛利润率,只需要输入企业的股票代码就可以在网上找到。如何整合财务指标,从而进一步推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才是实务操作的首要问题。在实操中,分析人员需要处理更多小问题。例如,财报分析需要考虑企业多个方面,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效率,哪个先做?度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效率)的指标都不止一个,哪个更准确?每个指标算出来了之后,是偏高还是偏低,参照值是多少? 本次课程将系统讲解:①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②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息质量的核心指标,③ 利用指标评估企业经营状况,④ 利用常见指标评价企业会计利润可靠性。
课程主要内容: 了解本准则的基本框架, 理解本准则具体规定, 能够在实务中加以合理应用。 课程适宜对象: 企业财务总监、企业会计人员、事务所审计人员。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5 号》,就“关于企业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产出的产品对外销售”、“关于亏损合同的判断”和“关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列报”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2020年12月24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保险合同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剔除投资成分、不再区分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计量方法。在实施时间上,明确上市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他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本课程为系列课程的第一讲,主要介绍新保险合同准则背景及框架,包括保险会计概念体系、准则实施时间表、内容框架三方面内容。 课程适宜对象:保险相关行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投资分析人员
2020年12月24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保险合同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剔除投资成分、不再区分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计量方法。在实施时间上,明确上市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他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本课程为系列课程的第三讲,主要讲解保险合同计量模型的另外两种方法——浮动收益法及保险分配法。 课程适宜对象:保险相关行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投资分析人员
2020年12月24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保险合同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剔除投资成分、不再区分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计量方法。在实施时间上,明确上市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他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本课程为系列课程的第四讲,主要讲解亏损合同以及新准则下保险合同该如何列报和披露。 课程适宜对象:保险相关行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投资分析人员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年修订)》基本原理课程的基础上,以应收款项保理的会计处理为例,进一步讲解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的基本原则在实务中的运用。 课程适宜对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者);执业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